ID:406620

LikM. 有团队

JAVA项目经理

  • 公司信息:
  • 陕西智卷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  • 工作经验:
  • 7年
  • 兼职日薪:
  • 1000元/8小时
  • 兼职时间:
  • 下班后
  • 周六
  • 周日
  • 可工作日远程
  • 所在区域:
  • 北京
  • 海淀

技术能力

Java语言核心:

深入理解JVM: 熟悉JVM内存模型(堆、栈、方法区)、垃圾回收机制(GC算法、调优参数)、类加载机制。能评估产品特性对性能的潜在影响。

面向对象与设计模式: 精通OOP思想,了解常用设计模式(如工厂、单例、观察者、策略模式),能用于评审代码结构,理解架构设计的优劣。

并发编程: 理解多线程、线程池、锁机制(synchronized、ReentrantLock)、并发容器,能评估高并发场景下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。

主流Java框架与体系:

Spring全家桶(核心):

Spring Framework (IoC, AOP): 理解控制反转和面向切面编程的思想,这是现代Java应用的基石。

Spring Boot: 精通其自动配置、起步依赖、外部化配置等特性,理解它是如何快速构建微服务和单体应用的。

Spring MVC: 熟悉Web请求处理流程,用于理解前后端交互和API设计。

Spring Data JPA / MyBatis: 了解ORM框架,能理解数据持久化层的复杂度和优化点。

Spring Cloud (微服务核心): 深入理解其核心组件,这是规划和设计分布式系统的关键。

服务治理: Eureka / Nacos(注册中心)

服务调用: OpenFeign / RestTemplate

网关: Spring Cloud Gateway

配置管理: Spring Cloud Config / Nacos

熔断与降级: Hystrix / Sentinel

二、 系统架构与设计能力
架构模式:

微服务架构: 深刻理解其优缺点、服务拆分原则(DDD领域驱动设计)、分布式事务(Saga、TCC)、服务网格等概念。

单体与模块化: 理解单体架构在特定场景下的优势,以及如何向微服务平滑演进。

事件驱动架构: 熟悉基于消息中间件(如Kafka、RabbitMQ)的解耦设计,能设计异步化、高响应的产品流程。

云原生与十二要素应用: 掌握云原生应用的设计理念,为产品上云和容器化做好准备。

关键中间件与技术组件:

消息队列: Kafka(高吞吐、日志处理)、RabbitMQ(高可靠、业务解耦)。理解其在不同产品场景下的选型。

项目经验

项目一:凌云电商平台 - 从单体到微服务的架构演进与产品重塑
项目周期: 2022.03 - 2023.05
我的角色: Java产品经理 / 技术型产品负责人
项目描述:
凌云平台是一个日均订单量达10万的单体Java电商应用。随着业务快速增长,单体架构导致研发效率低下、发布风险高、系统伸缩性差,严重制约了产品迭代和创新。本项目旨在通过微服务架构重构,提升系统稳定性、研发效率,并支撑未来3-5年的业务发展。

我的职责与核心贡献:

产品与技术协同规划:

痛点诊断: 主导与研发、架构师的多次研讨会,将业务痛点(如“修改一个优惠券功能需要测试整个订单流程”)翻译为技术痛点(“模块耦合度高、测试回归成本大”),并形成《架构演进可行性分析报告》。

路线图制定: 基于业务优先级和技术依赖关系,制定了分三阶段的微服务拆分路线图:先解耦基础且稳定的“用户”和“商品”服务,再攻坚核心复杂的“订单”和“支付”服务,最后处理“库存”和“营销”服务。

基于领域驱动设计(DDD)的服务拆分:

与架构师共同主导领域建模工作坊,引导业务方和开发团队统一语言,划分出清晰的限界上下文。

在PRD中,不仅定义了“用户登录”功能的业务逻辑,还明确了新“用户中心”服务的职责边界、与“订单服务”的数据依赖关系(通过用户ID耦合),以及API契约草案。

非功能性需求设计:

在需求中明确定义了拆分后的系统SLA目标:核心服务可用性>99.95%,订单创建接口P99响应时间<200ms。

提出并设计了关键用户体验保障方案:在服务拆分过渡期,通过与架构师讨论,引入了 “应用内灰度发布” 机制,让部分内部用户先体验新服务,平稳过渡,避免了直接上线可能导致的全局故障。

数据一致性方案决策参与:

在评审“下单减库存”流程时,深刻理解到分布式事务的技术复杂性。主动提出并推动采用 “最终一致性” 方案,通过 “扣减库存 -> 发送MQ -> 创建订单” 的事件驱动模式,替代强一致的TCC模式,极大简化了开发复杂度,保证了系统在高并发下的性能,虽然带来了短暂的“超卖”风险,但通过后续的库存核对与补偿机制得以解决。

项目成果:

研发效率提升: 应用发布频率从每月1-2次提升至每周可达10次以上,功能迭代速度提升300%。

系统稳定性: 系统可用性从99.9%提升至99.99%,因模块间耦合导致的P0级故障降为0。

成本优化: 通过服务独立伸缩,在促销期间仅对计算密集型服务(如商品搜索)进行扩容,整体云资源成本节约约15%。
项目二: “智眸”一体化实时业务监控平台
项目周期: 2023.06 - 2024.01
我的角色: 创始人产品经理
项目描述:
公司内部存在多个监控工具(Zabbix, ELK, 自定义脚本),数据孤岛现象严重,问题排查效率低下。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统一、实时的业务与技术监控平台,整合 metrics, logs, traces 数据,实现端到端的可观测性。

我的职责与核心贡献:

从痛点中定义产品价值:

深入访谈运维、开发及业务运营团队,梳理出“故障发现慢、定位根因难、业务数据与技术指标脱节”三大核心痛点。

输出了《一体化监控平台产品愿景文档》,明确产品核心价值:将平均故障定位时间(MTTR)降低50%。

技术驱动的产品方案设计:

架构理解与选型建议: 深入调研并对比了 Prometheus + Grafana 与 Elastic APM 等方案。基于公司技术栈(以Java微服务为主)和对OpenTracing标准的理解,最终推荐并采用了 SkyWalking 作为链路追踪核心,因其对Java生态的无侵入性和卓越性能。

自定义业务指标埋点设计: 主导设计了关键业务指标的数据采集方案。例如,为“用户下单”流程,不仅追踪其技术链路,还设计在代码中埋点,采集“订单金额”、“优惠券使用”等业务数据,使技术监控与业务分析融为一体。

智能化功能定义: 提出“智能基线告警”功能需求。推动算法团队合作,基于历史数据动态计算指标(如API响应时间)的合理波动范围,替代传统的静态阈值告警,显著降低了误报率。

推动平台落地与赋能:

不仅交付产品,还编写了详细的《SDK接入指南》和《最佳实践》,并组织多场技术分享会,向开发团队推广“可观测性”文化。

设计并推动建立了“平台健康度”看板,用数据证明产品价值,获得了技术管理层的高度认可。

项目成果:

效率提升: 平均故障定位时间(MTTR)从平均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,降低超过60%。

主动预警: 提前发现并预警了3次因依赖服务

团队情况

  • 整包服务: 微信公众号开发   微信小程序开发   PC网站开发   H5网站开发   App开发   WebApp开发   UI设计   
角色 职位
负责人 JAVA项目经理
队员 UI设计师
队员 前端工程师
队员 后端工程师

信用行为

  • 接单
    0
  • 评价
    0
  • 收藏
    0
微信扫码,建群沟通

发布任务

企业点击发布任务,工程师会在任务下报名,招聘专员也会在1小时内与您联系,1小时内精准确定人才

微信接收人才推送

关注猿急送微信平台,接收实时人才推送

接收人才推送
联系需求方端客服
联系需求方端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