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围绕Claude API来做实际的应用开发。之前做过几个上线的项目,核心就是用AI能力去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。
技术上,我对Claude 3几个模型(Haiku, Sonnet, Opus)算是摸得比较透了。什么时候该用速度快的Haiku,什么时候必须上能力最强的Opus,这里面的成本和效果权衡我很有心得。为了把模型能力“榨干”,我花了很多功夫研究提示词工程,不只是简单的问答,像让模型模仿特定口吻写作、按照固定格式输出JSON数据、或者进行多步骤的复杂推理,这些实战技巧我都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方法。
另外,我也在处理私有数据方面有实际经验。用过向量数据库(比如Pinecone)配合Claude搭建过企业知识库,就是所谓的RAG系统,这样AI回答专业问题就更准了。做项目时,我特别看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比如会给AI的输出加一层内容审核,也会做好用量监控,帮客户控制成本。
总的来说,我不仅仅会调用API,更擅长把一个AI想法从原型一步步落地,做成一个稳定、好用、能真正创造价值的应用。
项目经验
项目一:企业级智能知识库问答系统
项目描述 & 我的角色:
这个是给一家小金融科技公司做的内部项目。他们公司内部有很多产品文档、历史会议纪要和业务规范,散落在各个地方,新员工来了找不到,老员工查起来也费劲。我独立负责了整个系统的后端设计和AI能力集成,目标是做一个能“读懂”所有公司文档的智能问答助手。
主要工作与技术实现:
数据预处理与向量化:我写Python脚本把他们提供的上百份PDF、Word文档进行了清洗和分块,然后使用了OpenAI的嵌入模型把它们转换成向量,存进了Pinecone这个向量数据库里。
核心RAG流程搭建:用FastAPI搭建了后端服务。当用户提问时,系统会先从Pinecone里快速检索出最相关的几段资料,然后我精心设计了一套提示词,把这些资料作为“参考依据”和问题一起发给Claude Sonnet模型,让它生成精准、可靠的答案。
溯源与防幻觉:我特别要求模型在回答中注明引用了哪些源文件,这样用户能自己去核对,大大增加了信任度。同时通过提示词严格约束AI“不知道就说不知道”,有效避免了胡说八道。
项目成果:
系统上线后,内部资料查询的效率提升了大概70%,新员工的培训周期也缩短了。最关键的是,回答的准确率非常高,成为了团队日常工作中一个离不开的工具。
项目二:AI驱动的自动化内容创作与运营平台
项目描述 & 我的角色:
一个新媒体运营团队需要批量生产不同平台(比如公众号、知乎、小红书)的文案初稿,还要能生成营销邮件。我作为核心开发者,帮他们搭建了一个自动化的内容创作平台。
主要工作与技术实现:
多角色提示词设计:我为Claude设计了不同的“人设”,比如“风趣的小红书博主”、“专业的知乎答主”、“正式的商务沟通专家”。通过系统提示词,让AI能快速切换写作风格。
结构化输出与工作流:利用Claude出色的结构化输出能力(比如让它输出JSON),我让AI不仅能生成文案正文,还能同时生成多个标题、话题标签等。后端用Node.js处理这些数据,并自动填充到预设的模板里。
内容审核与优化:集成了一层安全审核,调用Claude对生成的内容进行敏感词和违禁词检查。同时,我还实现了一个“优化”功能,运营同学可以对初稿提出“再简短一点”或“更活泼一些”的指令,AI能据此进行重写。
项目成果:
客户的内容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,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之前一个小组的工作量。平台每周稳定产出上百篇质量合格的文案初稿,解放了人力,让他们能更专注于创意和策略。
| 角色 | 职位 |
| 负责人 | python高级开发工程师 |
| 队员 | 后端工程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