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师工作范畴与交付标准:从设计到「WhatsApp 可用表情包」的全链路落地
为确保测试效果与潜在付费模式的可行性,UI 设计师的核心工作需覆盖「设计创作→适配表情包格式→协助导入验证」三个环节,具体标准如下:
1. 设计输出:满足平台格式的「可直接用」素材
设计师根据用户提供的头像(或预设卡通形象)完成合成后,需交付符合 WhatsApp 贴纸规范的最终文件:
o 尺寸:512×512 像素(正方形,避免拉伸变形);
o 格式:PNG 格式 + 透明背景(确保在聊天框白色 / 深色背景下均自然显示);
o 细节:合成后的头像与卡通元素边缘需平滑过渡(无锯齿、无杂色),避免因压缩导致模糊(例如用户真实头像与卡通身体的拼接处需做阴影融合处理)。
2. 交付验证:「能导入、能收藏、能发送」的闭环测试
设计师需配合完成「表情包可用性验证」:
o 交付文件后,由运营方(或设计师协助)通过 WhatsApp「添加自定义贴纸」功能测试导入(路径:聊天框点击表情→贴纸→右上角 + 号→选择文件);
o 确认导入后可正常显示、支持「长按添加到收藏夹(Favorite)」,且发送时无卡顿 / 失真 ——此为设计师需确保的最终效果,若因设计文件问题导致无法导入(如尺寸错误、背景不透明),需免费修改至可用状态。
3. 支撑付费测试:让用户「看到即能用」的体验闭环
针对 “付费 8 元合成” 的测试场景,设计师的工作直接影响用户付费意
愿:
当用户确认设计稿满意后,设计师需在 1 小时内交付符合上述标准的表情包文件(而非普通图片);
o 运营方可直接将该文件发送给用户,并附简单指引(“长按图片→添加到 WhatsApp 贴纸”),用户收藏后即可在聊天中直接调用 ——设计师的责任是确保这个 “从收到文件到能用” 的过程零障碍,无需用户额外处理格式问题。
简言之,设计师的工作终点不是 “出一张好看的图”,而是 “交付一个用户能直接放进 WhatsApp 表情包栏、点一下就能发的成品”。这一标准既是测试数据有效性的前提(确保用户真实使用而非仅保存图片),也是后续付费模式成立的核心(用户付费买的是 “即做即用” 的便利,而非单纯的设计服务)。具体设计费用可另行协商,但上述交付标准需明确纳入工作范畴。